0898-08980898


名医风采EXPERTS

“莫等风来”的名医风采——记青大附院介入医学科首位援疆专家孙

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传真:0000-0000-000

康复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康复案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精神康复长者个案中的运用 社工案例计划

发布时间:2025-09-21 20:51:06 点击量:

  备注:本案例为“社工客”朋辈导师(初阶)认证2期学员、社会工作案例撰写训练营9期学员作品

  王女士(化名),女,65岁,居住在H省Y市N县A管理区B队。她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在武汉成家立业,女儿则在云南定居,目前与老伴共同生活。

  王女士每月可领取A管理区农场发放的退休金2000多元,拥有高中学历,且酷爱唱歌。19岁时,因与嫂子发生争执受到刺激,不幸引发精神疾病,此后便有发病史。在不发病的状态下,她性格开朗,乐于与人交谈,但偶尔也会与老伴及邻居发生争吵。尽管如此,王女士对自己的病情有清晰认知,并能按时服用精神类药物。

  2025年4月1日,经村委会推荐,王女士成为N县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由戴社工负责跟进其个案服务。

  1.精神健康问题。王女士患有精神疾病且有过发病史,这不仅对其个人健康构成持续威胁,也为她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

  2.人际关系问题。在未发病时,王女士仍会与老伴及邻居发生争吵,这不仅影响了家庭关系的和谐,也对社区的和谐氛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3.社会适应问题。尽管王女士在未发病时乐于与人交流,但由于病情的影响,她的社交行为可能会引发冲突,导致她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1. 心理支持需求。王女士亟需心理支持和情绪管理训练,以便更好地控制自身情绪,减少发病频率,提升生活质量。精神疾病的困扰使她在情绪调节上面临困难,而有效的心理支持和训练将有助于她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

  2. 社交需求。王女士在未发病时喜欢与人交流,但受病情影响,她的社交行为可能引发冲突,因此需要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以建立和谐的社交关系。良好的社交互动能帮助她更好地融入社区,获得情感支持。

  3.家庭支持需求。王女士与老伴共同生活,家庭是其主要的支持系统。社工需协助王女士与老伴进行有效沟通,增强家庭内部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构建更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谐的家庭关系将为她的康复提供稳定的支持。

  4.经济支持评估需求。王女士每月退休金2000多元,需评估其经济状况是否足以应对日常生活开支及医疗费用。必要时,应提供经济援助或资源链接,以减轻其经济压力,确保她能安心生活和接受治疗。

  造成了巨大刺激。而她目前与老伴、邻居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受到其心理状态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社工可以深入探究王女士心理问题的根源,同时关注其家庭和社区环境对她的综合影响,从而制定更全面、有效的介入策略。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她缓解内心的情绪困扰,同时协调家庭和社区资源,为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其康复。

  行为治疗模式注重通过改变服务对象的不良行为来解决问题,认为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进行改变的。王女士在不发病时与老伴、邻居争吵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人际关系,还可能加重她的心理负担。行为治疗模式可以帮助她认识到这些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并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干预,如社交技巧培训、角色扮演等,帮助她学习新的、积极的行为方式,减少争吵行为,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持续的社交技巧培训,帮助王女士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交关系。借助手工制作、跳广场舞等社交活动,让她学会有效的沟通和倾听技巧,减少与他人的冲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王女士及其家庭的自我支持能力,确保其能持续有效地管理精神疾病,提升整体生活质量。促进她与老伴之间的有效沟通,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同时评估其经济状况,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或资源链接,让她能在稳定的环境中生活,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戴社工与当地村干部一同来到王女士家,社工微笑着进行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起初,王女士显得有些拘谨,但在社工的引导下逐渐放松下来。社工首先询问了王女士的基本生活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收入来源等,王女士一一作答,社工耐心倾听并不时点头表示理解。随后,社工询问她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或想法愿望,王女士沉默片刻后,讲述了自己近年来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社工认真倾听,不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并表示会尽力提供帮助。

  最后,社工向王女士赠送了一袋大米,作为生活上的支持,王女士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连声道谢。社工告诉她有任何困难都可以随时找自己,让她放宽心。此次介入,社工与王女士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为后续服务奠定了基础。

  社工再次来到王女士家时,发现她正在择韭菜,社工便坐下来帮忙,同时询问她最近的生活状况。王女士表示每天都在按时服药,情绪相对稳定,并感谢社工的关怀。社工了解到王女士最近参与了社区的广场舞活动,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还结交了一些新朋友。社工对此给予积极肯定,并鼓励她继续参与社区活动。谈话中,社工发现王女士对未来有规划和期待,便鼓励她保持乐观心态,并承诺会继续提供支持。

  此次介入,通过唠家常和心理疏导,进一步拉近了与王女士的距离,了解到她在参与社区活动后的积极变化,为后续开展社交技巧培训等服务提供了依据。

  社工准时到达王女士家,准备教她跳广场舞。王女士见到社工到来非常开心,热情邀请其进屋。社工先询问了她最近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在得知她对广场舞有兴趣后,便开始了教学。社工播放节奏欢快的广场舞音乐,先示范简单动作并讲解要领和注意事项,王女士认真观察并点头表示理解。随后,社工鼓励她跟着尝试,起初王女士有些拘谨,动作不协调,但社工始终耐心指导,扶着她的手调整姿势。在社工的帮助下,王女士逐渐找到感觉,动作越来越流畅,脸上露出了愉悦的笑容。

  此次介入,通过教跳广场舞这一活动,不仅丰富了王女士的生活,还提升了她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让她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快乐和成就感。

  社工向王女士介绍了手工制作的主题和所需材料扭扭棒,王女士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准备工作。社工耐心指导她正确使用工具,逐步完成手工作品。制作过程中,王女士展现出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不仅按指导步骤操作,还主动尝试新创意,使作品既符合主题又独具特色。社工对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她在手工制作方面有很高天赋和潜力。

  制作完成后,王女士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称这是第一次独立完成,感到自豪和开心。社工借此机会与她深入交流,了解其兴趣爱好和未来规划,并提供建议和支持。此次介入,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信任关系,为后续结案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社工来到王女士家中,看到她状态很好,便与她一起回顾了服务历程。王女士分享了自己在心理调适、家庭关系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上的显著提升。她学会了有效管理情绪,与家人沟通更顺畅,减少了争执,还学会了烹饪新菜肴,能独立完成家务,对未来充满信心。

  社工对她的变化表示赞赏,鼓励她保持积极生活态度,强调她的进步是自身努力、家人和社会支持的结果,并表示会继续关注和支持她。离开时,王女士依依不舍,反复表达谢意,称社工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的前行道路。社工安慰她只要保持积极和坚持,未来的路会更宽广。

  此次介入,总结了服务成果,肯定了王女士的进步,顺利完成结案,并为后续的回访跟进做好了铺垫。

  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社工按照计划逐步开展各项介入活动,从初次建立关系到后续的心理疏导、社交活动组织等,每一步都紧密围绕服务目标进行。社工能够根据王女士的反应和需求及时调整服务方式,如在她对广场舞表现出兴趣时,及时开展教学活动;在手工制作中,根据她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给予相应指导和鼓励。

  在与王女士的互动中,社工始终保持耐心、尊重和同理心,逐渐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王女士从最初的拘谨到后来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分享,体现了她对社工的认可和服务的接受。每次介入后,社工都对服务过程进行记录和反思,为后续服务提供了宝贵经验。

  经过两个多月的个案服务,王女士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服务目标基本达成。情绪上,她从最初的焦虑不安转变为平和稳定,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行为上,学会了有效的情绪管理技巧,减少了冲动行为,与人交往时更加耐心和理解他人,与老伴及邻居的争吵行为明显减少。

  在能力提升方面,王女士增强了自我认知,明确了个人目标和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能够独立处理一些日常困扰,不再过度依赖他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学会了烹饪新菜肴,能独立完成家务。

  社交方面,通过参与广场舞、手工制作等活动,她结识了新的朋友,找回了社交的乐趣和自信,社会交往能力显著提升,与他人的沟通互动更加自然流畅。

  家庭关系上,与老伴的沟通更加顺畅,家庭内部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增强,家庭环境更加和谐。

  经济方面,通过评估,其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及医疗费用,暂时无需提供经济援助。王女士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有了明显改善,服务取得了预期效果。

  1.建立深厚信任关系。社工自初次接触王女士起,便以真诚、尊重的态度与她沟通,并通过赠送大米等实际行动表达关怀,逐步消除了她的拘谨和隔阂,建立了稳固的信任关系。这为后续各项服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王女士能够敞开心扉,积极参与到服务中。

  2.精准把握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计划。在深入了解王女士的基本情况、问题和需求后,社工为其量身定制了符合实际的服务计划。涵盖情绪管理、社交技巧培训、家庭关系协调等方面,每一项服务都针对性地解决她的问题,满足她的需求。例如,针对她喜欢交流但社交方式不当的情况,组织了广场舞、手工制作等社交活动,帮助她在实践中提升社交能力。

  3.运用多元专业方法和技巧。在服务过程中,社工综合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和行为治疗模式等专业理论,结合倾听、鼓励、引导、示范等技巧,有效帮助王女士解决问题。如在心理疏导中,运用倾听技巧深入了解她的内心感受;在教授广场舞和手工制作时,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她掌握相关技能,改善不良行为。

  4.注重调动多方资源。社工不仅亲自为王女士提供服务,还积极调动家庭和社区资源。鼓励其家人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引导她参与社区活动,利用社区资源丰富生活,增强社会支持系统的效能。

  1.服务时间较短。本次个案服务仅持续两个月,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于有精神疾病史的王女士而言,长期的跟进和支持更为关键。未来工作中,应适当延长服务周期,或加强结案后的回访跟进,确保服务效果的持续性。

  2.精神疾病专业知识运用待加强。尽管社工在服务中关注了王女士的精神健康状况,但在精神疾病的专业认知和干预方法上仍显不足。今后,社工需加强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支持类似服务对象。

  3.资源链接的广度和深度不足。服务过程中,虽考虑了王女士的经济需求,但在资源链接方面尚有欠缺。今后应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慈善组织等的合作,拓宽资源渠道,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如链接专业精神疾病治疗资源、经济援助资源等。

  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社工严格遵循社会工作伦理准则,尊重王女士的隐私,对其个人信息和服务内容严格保密。在制定服务计划和开展服务时,充分征求王女士意见,尊重其自主选择权,确保她积极参与服务决策。社工始终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为出发点,不利用服务关系谋取私利,保持专业界限和操守。在与王女士的互动中,坚持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全力维护其合法权益。

  通过本次个案服务,深刻体会到社会工作专业手法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今后将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践行社会工作的使命和价值观,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优质服务。


咨询热线:0898-08980898
站点分享:
友情链接:
电话:0898-08980898
传真:0000-0000-000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
Copyright © 2012-2018 某某医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琼ICP备xxxxxxxx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