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2666.04元及罚款10000元的行政处罚。
这起案例值得所有计划或已经开设个人康复工作室的治疗师们高度重视。据了解,涉事公司虽在经营范围中包含健康咨询服务,但并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核准的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
从公开渠道查询得知,涉事公司经营范围可能包括健康管理咨询、护理服务等服务内容,但并不具备开展康复医疗活动的资质。
二是使用医疗器械未备案,红光治疗仪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其使用需向药监部门备案。
红光治疗仪是一种利用特定红光波段(通常为600·700nm)照射人体的光疗设备。它通过光化学作用和生物刺激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营养代谢、消炎镇痛及加速伤口愈合。
该设备被国家药监局明确划分为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类别为Ⅱ类),实行产品注册与使用备案管理制度。
个人工作室若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不能开展属于医疗行为的康复治疗服务。这是最常见的违规点。
许多治疗师认为常见的康复设备(如红外线治疗仪、低频治疗仪等)可以随意使用,殊不知这些设备大多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需要备案后才能使用。
即使机构有资质,若操作人员不具备相应资质,也会构成违规。个人工作室的治疗师需要确保自己的执业证书在有效期内,且注册地点与工作室地址一致。
使用治疗治愈康复等医疗术语进行宣传,可能被认定为非法行医。工作室在宣传时应使用缓解放松辅助等非医疗术语。
若提供医疗服务,必须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若仅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则需严格规避医疗行为。
所有使用的Ⅱ类、Ⅲ类医疗器械都需向市级药监部门办理备案手续,确保设备合法合规。
非医疗资质的工作室应限定服务范围为健康咨询、运动指导等非医疗活动,避免涉及疾病诊断和治疗。
与合规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由其提供技术支持和医疗资质背书,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
近期,各地卫健部门对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行为的查处力度明显加大。2023年以来,已有多家健康咨询机构、康复工作室因违规使用医疗器械、超范围经营被处罚。
在投入资金前,先了解当地卫健部门对康复机构的资质要求,完成所有审批手续后再开始运营。
对治疗师而言,开设个人工作室是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合规运营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了解法规边界,遵守监管要求,才能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保护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受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搞笑大学爆笑经典冷笑话,大学那会我们寝室有个睡神,睡我上铺话说有天半夜这货起床!
浙江已实现罗永浩支持的后厨直播,一年365天网友云监工:一下看了2小时,好过瘾
国家统计局: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0309亿元,同比下降12.9%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美光先发优势遭重挫!NVIDIA叫停首代SOCAMM内存开发:转向SOCAMM2
19999元起!TCL SQD-MiniLED电视机皇要「碾压」RGB?
【资讯】人工智能助推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57场活动举行